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天水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学会欣赏乒乓球,学会看乒乓,第二讲人

2020/5/4 1:35:58发布312次查看
 (二)人
1,运拍
运拍包括握拍、引拍、抢点(时机)、调整和击球五要素(注意五者具有的共时性,必须关联起来综合把握,故不要将其看作相继的五个阶段或环节)。
运拍是具有关键意义的基本功,特别是直拍,要通过对乒乓球运动的深入考察,根据自己的特点,决定最佳的握拍方式和运拍方法。其中,手掌的把位、松紧如何,手臂如何挥动,手腕如何转动,几个手指分别如何调节,正反手如何转换,速度、力道、时机如何使用,等等,都必须清晰地、具体地、实际地落实,要在实践中根据击球的效果,不断体验、纠正、改进、优化,使之切实可行、没有漏洞,然后确定下来,形成自己的基本功。
较好的握拍和运拍方法,一定要有利于正、反手的转换和反手的翻转。在实施这种转换和翻转时,握拍的手型不能有较大的变化。否则,将影响击球的反应速度和技术的正确发挥。
没有普遍适用、jd正确的动作。运拍动作是否正确,都要依来球的情况,还要依自己击球的技术、自己的目的目标、自己所处的状况及其击球的时机来判定,微调无时不在进行。
运拍时,要针对来球具体情况,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技术,考虑击球的时机。欲施加某一个击球动作,必须选择在某一恰当的时机。而在不同的时机,则应选用不同的运拍动作。不注意击球的时机,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。这里,不同的时机则表现为不同的击球点。
打球时,“抢点”是个重要的概念,抢点即抢得最佳击球点,这要根据来球特点,根据自己的战术意图和技术要求,通过预判,调用适当的身法,并决定运拍的时机和动作。然后才能正确、合理地击球。
某一个来球落台后,根据其弹起的不同阶段,可粗略称为起跳球、上升球、高点球、回落球、下落球。由于它们处于不同时间和位置,具有不同性质、特点和效应,故打起来的方法、感觉、效果会截然不同。例如,若想推挡,则应推其起跳球。若想近台快攻,则应打其起跳球或上升球。若想提拉高吊弧圈,则应打其下落球。值得一提的是近台的高点球,它处于飘忽状态,打起来反而容易下网或出台,应格外注意。这里的简单举例,是在表明抢点的客观必要性。实际上,对很多快球和非规范球,抢点是个非常必要的高技术操作。
抢点及其击球瞬间,其臂、腕、掌、指的调整,是最后的调整,具有决定性的意义,初学者若不在这方面下功夫体会,技术的进展将非常缓慢。
2,抢攻
当前的技术发展,出现很多特点,其中有五点始终非常明显:
一是对抗性和激烈程度明显增强,突出表现为球快、力大、刁狠、多变,而且对攻相持已司空见惯,期望两三板解决问题已不现实,必须具有过硬的相持反击能力。二是过渡球明显减少,若不抢攻在前,则难有胜算,单纯的控制必招致被动。有时,本想过渡一板,结果就立刻被对方抢先。三是台内处理和手腕运用普遍得到重视,台内起板和挑打技术,成为必须高质量过关的技术。四是一般性防守已非常罕见,近台防守、相持反击、借板反击和顶大板等积极防守或主动防守措施,甚至上升为有效的得分手段。五是发接发技术的价值明显增强,由于每局只有11分,故每球必争,而每一分球,又无不受制于发接发,它引导了每一分球的开端打法,发接发的质量,从很大程度上,决定了这分球的被动与否,有时甚至可直接得分。
这些特点都说明,要摆脱被动,取得主动,首先必须抢攻在前,打好“前三板”。不过,强调前三板,决不能形成对前三板的依赖,必须在随后的多板相持上,在连续进攻上,有更为过硬的技术和能力,从而形成雄厚的实力。否则便会形成虎头蛇尾、越打越软的局面,虽优势在先却落败于后,根源在于实力上的差别。这样的球员,其运动生命也常常昙花一现。
进攻是主动的直接表现,也是变被动为主动的途径,,进攻是得分的主要手段,也是有力的控制手段和干扰措施,这种控制和干扰具有强大的冲击性。一般而言,高质量的进攻,是取胜的必由之路。
要强调抢攻意识的建立。时机不放过,时机主动抓,时机要创造,要使人有攻击力,球带攻击性,球球有意图,招招带杀机。
抢攻要落实到发抢、接发抢、台内抢、攻防抢之中。做到抢攻在先、抢变在先、相持加力、防守反击(即:抢攻、抢变,抢发力)。
台内起板或台内挑打,一般动作较小,隐蔽突然,是主动、快捷、有效的抢攻行为。
应特别强调的是,抢攻一定要保证质量,否则,就是送给对方的一份大礼,反而会成为对方所希望的进攻契机。因为,目前“快带”、“顶大板”、“打回头”和对拉对攻,已成为高手普遍掌握的技术,故我们看球员的着眼点,已不能只是看进攻与否,而是更要看进攻的质量如何。那些一般性的攻球,在对手看来,只不过是些过渡球而已,根本构不成威胁,反而成为对方求之不得的借板反击的机会。例如,曾经有些球星,虽然在前三板上占有一些优势,但那种非拉非打的攻击球,拉而不转,打而不凶,又缺少顶板对攻的实力,故往往在相持中落败。依靠发球也肯定不是长久之计。这样的球星维持艰难,只能昙花一现、很快退出,更不能成为“常青树”,其中的必然性,值得深思。
不得不注意到,当前的攻球技术,几乎已达到无条件发力的境界,几乎在任何位置,针对任何来球,都能发力攻击,这并不是“不讲理”的打法,而恰恰是应当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。
3,相持
对于新手而言,抢攻易教易学,其技术动作和要领不难掌握。但相持的教与学,则并非易事,因为相持无法归结为一种简单的技术,它更多的是一种能力。
相持以扎实的技术功底为基础,以明确的意识为引导,以积极的变化和反击为灵魂。
积极防守,可变被动为主动。相持、反攻、变线等技术,目前已是重要的得分手段。而一旦落到被动防守或消极防守,则大都败象丛生。消极防守没有价值,防守一定要纳入积极的相持反攻和相持变化之中。
近台相持、快带和顶大板等,难度较大但很有实效,因为它面对进攻能达到敌快我快,敌重我重,甚至以巧破重的效果,是被动、主动的转换中,最为快捷、巧妙的一个途径。
要实现攻防转变,必须能高质量地顶大板、制快球、应变化、妙衔接。稳才有固,固才有准,准中有变,主动瞬间自生。故反拉、快带、顶大板、线路封死和借板反击等,都是相持反攻中非常有价值的技术手段。
实践表明,攻得好,不一定守得好。而攻得好,又有可能掩盖了自己防守差的弱点。另一方面,如果防守能力较差,那么,就更须力争抢攻在前,以免形成敌攻我守的被动局面,也就是说,攻得好,还可以弥补自己防守差的弱点。为什么强调主动进攻,一个原因就是防守总是比较困难的。
而守得好、相持好的选手,有时可能并不在乎谁先进攻,由于*一板的进攻往往质量不是很高,故善守者甚至放任对手的首攻,以便于自己借板反击。这种战术还可以避开繁琐的控制缠斗过程,使打法变得简单明快。
攻守兼备的选手,是实力型选手,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开创和丰富自己的特长,有可能成为独领风骚的王者。善于由被动转为主动,显示出来的,必将是一种深厚的实力。
不过,这里所说的“守”,不是指“被动防守”,而是指“主动防守”,目前的乒乓球,防守的意味已经很少,所以,与其说“防守”,不如说“相持”更为确切一些。相持的最终目标,不是被动的应付和救球,而是在看似被动的情况下,通过恰当而有力技术,转为主动,转为进攻,转败为胜。这里,“截杀”应当是相持中的高级技术之一。这是一种有力量,更有速度、有技巧、有胆量、有明确进攻意识的相持,它实现了被动之中的相持反攻,可以使原本处于被动的相持,迅速而干脆地转变为主动反攻。如果说,我国传统的前三板和近台快攻,是在取得主动地位下的快攻,那么,截杀技术就是在被动情况下的快攻运用(也可形象地称之为“截球道”)。这无疑是一项过硬而精彩的技术,它无疑也会更多地出现在今后的实战之中。
相持能力是最显实力的能力,也是很有价值的能力,在强调主动、强调进攻、强调前三板的时候,切莫把相持能力放在次要的地位。在几乎没有过渡球的全攻时代,没有相持能力作基础,是jd行不通的
4,衔接
衔接(或称连接)使打球具有了连续性。任何有效的击球技术,都必须建立在恰当的衔接之上。对抗中的球不允许停下来,衔接是一项必需而重要的技术。打球的过程,也就是不断衔接的过程。
一方面,打球中面对来球的丰富变化,需要高质量的多样化的衔接来应对。另一方面,自己也时刻具有主动变化的意识,但变化要通过相应的衔接技术才能实现。
好的衔接技术,具有稳定、流畅、准确、迅速、应变、多样的特点。它除了要求一套良好的习惯定势为基础外,还需要敏睿的预判能力和娴熟的应变技巧。
打球并不是打一板想一板,而是每打一板都要想好下一板(甚至几板)可能的衔接,
我们在观赏比赛时,可以明显地看出,好的衔接,常常是攻防转换的关节点。而很多精彩的高级球和超水平发挥,无不伴随着同样精彩巧妙的衔接。
5,控制
打球是一定要从双方的技战术状况出发的,在扬己所长的同时,要抑敌所长;在补己所短的同时,要攻敌所短。这当中,必然需要严密的控制和反控制。
控制当然是通过球来实现的,自然要对球的各个运动要素,施加更为精巧细腻的操作,特别要注意吃透旋转,并加强探察、调动、线路、落点、力量、虚实、变化等方面的运用。有效的控制需要自身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技巧。
控制是针对性、思想性最强的技术。控制的实施,是在特定的战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。控制有整体思路上的设计和针对某个对手、某项技术或某个球的控制。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防守和保护,也是一种隐性的进攻。但“兵闻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”,控制一定要和有效迅速的进攻相结合。单纯的控制没有出路。
控制有两大主题,其一是控制对方的首先上手,实质就是控制主动权。其二是抓住对方劣势并抑制其优势特长的发挥,以自己的特长,打对方的特短。现仅举三例如下:
例一。在控制技术中,摆短具有普遍性,是控制对方上手的重要方法。高质量的摆短,首先不能出现稍高、半高和出台(台内应达到两跳);其次要尽量结合快、刁、转、变,运用特别的线路,通过搓、托、送、撇、砍和减力档等技法,摆一个好的落点。值得注意的是,短而高的台内球最易受到攻击,故回摆不好,不如搓长。
例二。对于正手凌厉而强劲的直拍选手,根据控制理念,“狠压反手”自然是实施控制的一个整体思路。但如果对方善用侧身强攻,那么在狠压反手时要注意劈长,并不时地偷袭其正手,就可以控制对方的侧身。这是通常所谓“压反调正”战术的运用。
例三。当然,还有一种隐性控制,或称为“主动防守,借板反击”。即先不进攻,而是通过算计,主动送球到某一落点,使对方勉强进攻,由于勉强进攻的质量不会很高,从而自己可以借板反击,后发制人。这对于实力型选手而言,不失为一种可选的战术。凭借自己的实力,完全可以将复杂难受的控制“打简单”。
控制与反控制,要求细密的心智,是一种内在的深层因素的隐蔽较量。它从0比0对视的哪一刻便已开始,一直贯穿到终局。其中的控制与被控制,是天地之别的两种境况,被对手严密控制的状况,是尴尬、别扭而沮丧的。
有些现象,常令观众迷惑不解:为什么一个技术上乘的球员,忽然会技术尽失,该有的没有,无所作为,一筹莫展,失误频繁,好像一下子变了一个人?其实,主要原因是可以找到的,一种是自己的心理障碍造成,一种就是对方的有效控制使然。如果这两种因素(一种主观,一种客观)不能尽快克服,则大多败局已定。
6,变化
变化的基础,是技术的多样性、战术的准备性、思维的灵活性和意识的主动性。没有变化的技战术就如同没有灵魂。
变化的关键,首先要建立积极的变化意识,然后是看准要害、抓住战机,同时要处理好技战术上的稳定与衔接。否则,盲目的变化也会变乱自身,若变化中出现破绽或失误,结果适得其反。
故不但要求变,还要善变,更要应变而变。其中要注意随机变化和习惯变化的区别。习惯变化经常与特长相结合,并形成一些近乎自动化的套路,它因既成定势而流畅自然,且质量较高、不易失误,常能借此形成优势。但习惯性变化也易被对方所察觉并加以克制。而随机变化则带有更强的目的性、针对性、突发性。它需要更为熟练的应变技巧和更高的能力。
出其不意和具有针对性的变化,才更有实效。也就是说,隐蔽性、突然性和针对性,乃是变化的灵魂。
变化是个恒久的命题,特别是在被动和困境之中,变化更是寻求摆脱和突破的普遍途径。
变化应当是全方位的,它存在于各个环节和各种技术之中。
为取得主动,变化要力求首变在先。
7,调动
调动是一种重要而具体的战术思想,其价值不言而喻。带着调动对方的观念,有利于主动实施目的明确的控制,有利于主动制造线路和落点的变化,使得球路更为灵活多变。
调动是通过某些技术,在制造各种球性的同时控制落点,实现空间方位上左右、远近的突然变化,使对方不得不在大范围和高速度的运动中处理来球。例如,可以通过长球或强烈的弧圈,将对手打出去,也可以用减力、摆短等方法,将对手拉过来,实施前后调动;可以用“压反调正”,或用“偷正手,扑反手”等方法,实施左右调动,通过侧拉(拐拉),还可增加调动的幅度和范围。再如,侧切、滑板等技术,在制造侧旋的同时,还具有减力和改变方向的作用,显然也是调动的手段。
好的调动,使对方忙于就位、忙于适应、忙于调整,从而使其失去平衡、失去协调能力,甚至完全露出空档。好的调动,可以牵着对方,落到自己的套路之中,使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好的调动,具有以逸待劳的效果,等于增加了自己的速度,甚至胜于速度。调动要形成意识,凡打一球,都须将调动了记于心。
总之,调动是一种变化,也是一种控制,是在线路和落点上以及旋转、力量上的变化与控制,是对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把握与利用,所以它也是一种更具有本质意义的战术思想。
8,虚实
“兵者,诡道也”,兵不厌诈,任何攻防对抗的活动,都会伴有真假、虚实的策略于其中。攻守双方,都不可暴露自己的技术、特点、意图、策略、战术和弱点。有了虚实,变化才更加难测和有效,才能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
虚实有战略的,有战术的,有具体技术的,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、虚假性、迷惑性、误导性、突发性。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。
球员交战之初,对自己的技战术,要保留半边。如能应对,则只须将一端示人,至胜负关键处,方可亮出另一端,以求奇变。自己的技术手段,不可让对手过早地体验和适应。自己的弱点更不可暴露。
击球上的虚实,在出手时常有一个突然性的二次调整或指腕、身法上的精细加工。
在技战术上,像疑兵布阵、声东击西、发球偷袭、真假发力、佯动晃击、转不转、假弧圈、假动作、时间差、等等等等,都是虚实的具体运用。可惜很多球员,都未能真正把虚实运用得十分充分。
9,探察
不但知己,更要知彼,“知彼知己者,百战不殆”。取胜的前提之一,是有备无患,不打无准备之仗。故探察在交战之前便已开始。
比赛中只顾自己打是不行的,要时刻辨别虚实,想到对方要怎样打。还要回忆已打的过程,寻求现场启示。摸不清时,甚至可用某个球进行火力侦察。善于探究、侦察对方的实力、特长、球路、弱点、心理、习惯、状态,才便于有针对性地寻求突破之法。
通过探查,在了解对方虚实的同时,也要随时认识自己,主动感知自己的不足和漏洞。探查在弥补自己的缺欠上,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显然,交战之中离不开探察。探察是制定技战术的基础,也是预判的先导。
大赛之前,可通过谋策推演,达到先胜而后求战,不可盲军乱兵,先战而后求胜。
实战中,球员的思想、情绪和技战术,都是处在激烈的变化之中,时常会有各种迷惑、犹豫和想法闪闪而过。优秀运动员,由于具有敏锐的探察意识,才每每能制造和抓住对手瞬间心理的波动,来扩大自己的战果。也常常能迅速感知对方技战术的意图及其改变,从而立刻作出妥善的应对。“上兵伐谋”,特别是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,胜者往往就是赢在“胜算”和“心战”之上,故探察之力不可小视。
10,发接
这里指发球和接发球技术,简称“发接发”或“发接”技术。通常的“前三板”中,“发接发”便占据其二。
发接发是具体关乎到每一分球起始回合的关键技术,它常常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一分球被动与否的局面,具有独特的地位。故对于每一分球来说,发球和接发球都举足轻重,至关重要。在21分制改为11分制以后,发接发占有了更大的比重。
先来看发球方:
发球者无疑占有主动和优势的地位,他在某种程度上,引领和定位了此分球的打法,也为发球抢攻奠定了基础。当然,关键还要看其发球的技术质量到底如何。运动员应当具有丰富多样的发球技术和组合套路。
由于发球方握有球的完全控制权,发球的形式、旋转、方向、力度、速度、落点均可任意调节,加上其发球的针对性、隐蔽性、误导性和铺垫性,显然能给接球方造成一定的迷惑和威胁。也就是说,发球方占有任意可控性,而接球方则面临不可预测性。正是由于发球的这种价值和自由发挥的空间,球员们对发球技术,无不倍加重视。
当然,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,发球毕竟还不是进攻,而且,发球方既然握有了发球权,那么,谁先发起进攻的权力,就自然要由对方的行为来决定。
发球时,要根据双方技战术态势,有一个明确的想法,要结合对方球员的特点,结合球拍的种类、性能,结合隐蔽、迅速、多变的手法,有针对性地设计发球的时机、线路、落点和样式。一般的发球,通常以隐蔽、不高、不出(即不出台)为原则,而出台的发球,大多都带有偷袭的特点。
优秀的发球,常具有佯动晃击的特点,并具有发出强转以及转不转的能力。要能以看似相同的动作,发出各种性质不同的球。或者用不同的动作,发出相同性质的球。发球者还要具有发球抢攻意识,即每发一球都要考虑,如何为下一板的抢攻作好铺垫。好的发球甚至可能直接得分,这当然是最为理想的结果。
至于具体的发球技术,如何用相似动作而发出不同的球,有几个要点,令人普遍关注。一是在某种情况下,以板面的不同区域击球,则球的力度、旋转方向和旋转强度,将有所不同。二是在相同的动作下,通过速度和力量的调整,来发出不同的球。三是通过对摩擦和撞击的调整,来控制球的不同性能。四是通过板面与台面的远近和方位关系来发出不同的球,这一点在发急球时尤为重要。五是在挥拍路径的不同位置处击球,则球的性能将有所不同。六是通过同一种佯动抖晃,击出不同的球。七是注意外形、细节、瞬间、分寸的把握。即,动作的外形明确给出某一个假象,但动作的瞬间细节和程度分寸,则完全不同。一般是应用手腕、手指,迅速而隐蔽地进行细微灵活的调控,并结合球拍在瞬间的抖动或晃动来完成。
再来看接球方:
接球的一方,先天地处于被动地位。他在回球时,只有敏锐地洞察,准确地判断,从而有针对性地严密控制,并赋予足够的攻击性,才算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接发球动作。接发球这一开端如何,将直接关系到这一分的得失。所以,接发球技术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,也是一项高难的技术。
在接发球过程中,判断小球、奔球及落点,判断转不转,判断上下旋,判断旋转的强度等,是最经常面对的现实。
接发球的优势之处,就是他可以首先发起进攻(即接发球抢攻)。当然,这需要他具有较高的抢攻能力。
接发球中,也有几个要点可供思考。*一,要有探察意识,尽可能了解对手的技术风格和球拍性能,以便思想意识上有充分的准备。第二,要看对方的发球动作。其中,1是注意区分其外显动作和击球瞬间的实质性动作,排除假动作的干扰。2是注意其挥拍轨迹中的击球位置。3是注意其球板上的击球点在哪里。4是注意击球瞬间其拍形是如何控制调节的,并注意球拍是击在球上的哪个部位。5是看球拍击球的方向、速度和力量。6是看对方击球时,球拍板面与台面的距离和方位关系。第三,要看对方所发出的球型,即球的运行状态到底如何。可以看球的线路运行,速度快慢,落点位置,声音特点、距网远近,旋转性能,弹跳高低,以及其它行为特点。第四,根据人的发球动作和球的行为表现,对来球作出综合判断,并决定回击方式。
不过,需要说明的是,上述接发球的判断要点,是一种剖析,它可以作为练球、观球的认知背景和参考,用来强化自己的体验并形成思想基础。但在具体实践中的接发球,则是在上述思想基础上,通过统摄性观察,更多的是通过综合性的领悟和直觉来整体把握的。
11,身法
概括的身法,包括了身法(具体的)、步法、腰法、臂法(大臂、小臂)、手法、腕法、指法以及站位(就位、抢位、让位、复位)。
身法是击球技术成型和发挥的基础,是使行为、动作、反应能够达到准确、协调、稳定、迅速、灵活的前提,是技术衔接顺畅的条件,是球的各种球型和属性所以产生的源头和动力。
身法上,要求放松、协调、迅捷、柔韧,功架要大,动作要小,重心要稳、复原要快,动作要简洁,并具有爆发性。
球技必须与身法动作相协调,并且,要能在球的运动属性与身法技术动作的关系层面上,进行过程分析。正是这种理性分析,才能合理而迅速地改进和修正自己的技术。
具体的身法与重心相结合。要注意重心的迅速到位与复原,要在身法移动变换中,合理调整技术动作并保持技术动作的稳定。
臂法、腕法、手法是关键。它们通过运拍,实时、具体而细腻地调整着击球瞬间的拍形和动作。
而腰法(包括腰胯)则具有极其重要的枢纽作用,它更是运力所不可或缺的依托。腰法通过探身、仰身、侧身、闪避、扭转等方式,大大增加了击球技术的调节空间和击球的力度,但腰法的重要,却易被观众所忽视。
步法被称为乒乓球运动的生命,是一项很难的基本功夫。步法首先从根本上,提供了承载功能和稳定的重心,这是一切动作行为的基础。步法是技术进一步提高的关键,步法不到位,其它一切无从谈起。步法要为技术的发挥提供服务,故此要达到与各项技术的完美结合,这对步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没有良好的步法,就无法动态地承载和运用技术,就根本不可能向顶尖高手冲击。比赛所要求的,是在激烈的对抗运动中,合理调整技术动作,只有在迅速移动和变化中仍然能高稳定、高质量地还击,才是真正实力的表现,所以,没有良好的步法就没有实力可言。
打球时,脚下的运动远比手上的运动频繁得多,例如,单步、并步、滑步、碎步、跳步、跨步、垫步、抢步、上步、撤步、交步……其中,有移动、有还原、有制动、有抢位、有闪避、有追救、有恢复、有协调、有平衡、有扭转、有施力、有蹬地、有跳跃、有支撑……脚下存在着一套复杂多变的系统,重心和支撑点随时在变换,其判断和反应的速度,往往比手上的动作更为超前。但人们一般不容易注意到这套系统的存在,也很难将它们看作是各种技术的必要依托和有力保障。
观球时,只要留意,那么,球员步法上的差别显而易见。较差的步法,迟滞凝重,意识被动、拖挪懒散、没有弹性,身体像重物一样支在腿上,双脚实实踩放地面,被突然调动或攻在空档时,往往无法到位,甚至呆立难动,欲救不能。这说明运动员缺乏步法的训练,缺乏步法的意识,甚至无视步法的存在。而优秀的步法,浑身关节都与步法关联,似乎没有身体的拖累和体重的负担,整体印象似乎只见双腿和臂膀,时时如箭在弦上,引而未发。其步法的启动,意识机警、轻盈迅捷,与技术紧密结合,使全部动作都为击球技术而存在。韩国球员的步法大都训练有素,例如金泽洙、柳承敏,以直拍单面攻的打法,而能打入巅峰,其步法的功力绝非一般,只观看其矫健的步法,便是一种享受。
显然,身法是球技、球型、球性的源头,不存在脱离身法的技术。否则,球技、球型、球性便被架空为无本之木,或成为主观想象的魔法而失去意义。
实战中,通过对对方身法动作的识别(同时结合球型识别),便可判断来球的球性,道理就在于身法是球技、球型和球性之“源”。
以上说明了,身法是球技之源,而球技又是球型、球性之源。乒乓球的训练、理解、领悟和把握,都不可脱离它们的源头。
悟透球性及其效应,并悟透球性、球技与身法、动作之间的制约关系,实战中,才能具备多种应对的手段和预案。而要能随机应变,熟练运用于实战并获得突破,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和领悟,需要丰富的比赛实践,甚至需要几番重大的挫折。
12,综用
身法、技术、战术、环境、意志、心理以及球拍性能等所有因素的综合运用和高级整合,才形成实际上的能力。特别是在遇到困难之时,要在很短的交战过程中,完成周旋、摆脱和突破,其中所依仗的,必然是一种综合能力。
现在可以说,无论那一方,打几个顺风好球并不足为道,重要之处,是一定要发现各种表现后面隐蔽着的问题或危机,真正优秀的球员或教练,要从运拍、发接、抢攻、相持、衔接、控制、变化、调动、虚实、探查、心理、身法等多方面的技战术,来综合看待战局。这样,才能从表面的优势下发现危机,也才能在看似被动的情况下,找到胜券。而有的球,常常好看、得势但不得分,很可能,就是综合能力上的某处,尚存在缺欠。
技术上,经典的要求,是“技术全面、特长突出、没有漏洞”。它们是形成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一。而综合能力的核心,则是主动性的发挥。技术的全面和特长的突出,只提供了可能性,而某种技术特长的实时运用和某些技术的瞬间组合所需要的,是人的主动性。只有主动性的充分发挥,才能把各种因素发挥到极致,从而打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。
当然,运动员根据自己的特点,大都备有一些实用而有效的习惯套路,遇到困境,也有一些摆脱的套路可供选用,这些套路也是技战术的综合运用。
要冲击顶尖级的高峰,除了要斗技术,还要斗智,斗勇,斗意志,斗心理,甚至斗体力。也就是说,只有综合的实力,才是取胜的保证。
综合能力的获得,是一个理性指导下的实践过程。乒乓球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项目,其技战术,是在高速的瞬息万变的实时对抗中,随机发挥的,其中的真谛,很难用语言所能尽述,即使给出一些带有共性的东西,也需要在实训实战中,感觉和了悟,更需要在实训实战中,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下意识的反应定势。那种手上的感觉和功夫,只能来源于大量的实践。
这里有一点须特别强调,那就是,打球要想无破绽、无漏洞、无弱点,要想有信心、有手段,有实力,则不但要求技术上的多样性,更有赖于技术上的全面性。全面性的缺失是根本上的缺失,难以由多样性来完全弥补。
13,心理
乒乓球运动不是以力量、耐力为主的体能项目。它是需要在激烈对抗、高速搏击中来进行细腻调控的运动项目,是个极具技巧性、实践性和智能性的个人项目。它所处理的对象,具有轻小、飞速、旋转、方向不定和难以预测等特点,身体腰腿和臂腕掌指的动作稍有迟缓和差错,就会造成回球失误,所以,它要求运动员不但有精准细腻的技术,还要有合理的战术,更要有细密稳定的心智。
这里,作为单兵作战的项目,技术的稳定和战术的贯彻,都与个人情绪心态的稳定和思路想法的清晰直接相关。越是困难、关键、大赛之时,心理因素和意志因素越为重要,甚至会上升为决定性的因素。
心理素质差,常会导致情绪焦躁、顾虑增加、思路中断、肢体僵硬、手感降低、斗志丧失,甚至精神崩溃。这对攻防斗法、快速多变而又极需稳定把握的乒乓球项目来说,显然是致命的。
大赛中,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,能迅速进入状态,要能克服和摆脱心理压力并带着清晰的思路而轻装上阵。这些说起来容易,但大战临头,做到却很难。
遇到困难和挫折,要做到不急躁、不慌乱、不畏惧,要迅速、冷静、理性、顽强地应对复杂艰苦的局面,要随机调整自己的技战术,尽快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最佳解决方案,并坚持到最终胜利。这一过程,历时不长,但份量却如泰山压顶而集于一身,往往起伏转折、有惊有险、大起大落,没有勇猛、顽强、理智、冷静的品质,必将难以应对。这里面,心理素质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作为观众,掌握一些乒乓球基本知识,形成一些基本观念后,观赏球赛时,就很容易“入戏”,很容易从一个看热闹的旁观者,转变为一个进入角色的参与者,甚至达到与球员的一种共鸣。这时,不止激烈的拼斗场面,其实球员的心理素质和心态变化,也是可以感知得到的。我们会发现,正是球员思想心态的变化,哪怕只是细微的变化,就使得交战的格局,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。
所以,理解乒乓球,这是乒乓球欣赏中一个很重要的层面。它可以使观众的眼光更深入地切入比赛之中,甚至切入到运动员的内心。
我们不仅是表面的看,而且是在分析和解读,这样,便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更大的愉悦享受。我们不仅看到球,看到技术,还看到战术,看到理念,更看到人,看到思想、品味和精神,那么,球员的精神面貌和乒乓球运动的人文内涵,将更为深入地感染我们。
14,研究
乒乓球实力的保持和增强,都有赖于不断地创新,这除了需要大量实践之外,还需要体育科学研究的支持。
宏观来看,乒球技术发展的趋势,在速度上,由慢到快;空间上,由远到近到内(台内);旋转上,由简单明确到强烈和复杂;动作上,则由大臂到小臂,由小臂到手腕,由手腕到手指;……
而随着快速、旋转、多变、精巧、准确的日益加强,其技术的研究,特别是微观上的研究,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球和拍的受力过程分析,即运拍控球过程的瞬时微观分析,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研究项目。例如:
击球时,球压入胶皮的深度和面积如何,不同胶皮对球的作用效果和原理如何?在一定的条件下,球压入胶皮这一状态,将能持续多长的时间?在这一摩擦时间内,球拍与球相互接触的情况下,可以共同运动多长的距离?而在这一时间和距离内,球员应当作些什么,球拍对球应施加怎样的操作?
击球时,将涉及众多的变量参数,例如,来球的方向、速度、转向、转速,球拍板面的倾角、来球方向与板面的夹角、球与板相互接触的部位、板面的挥动速度、板面的挥动方向、板面角度或方向的扭转等。如何定义这些参数,如何设计研究模型,选择哪些典型状态进行研究?这些研究方法上的题目也需要探讨。
诚然,体育运动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,但随着科研手段的发展,例如高速摄影、电脑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进步,乒乓球运动的科技含量将与日俱增,对于击球效果的分析,例如以上所列的研究内容,将有助于给出较为深刻和本质的回答。
在打法上,有些题目值得关注,在总结和深化现行打法的同时,可以期待某些新型打法的出现。例如:
攻削全能型打法。以往的攻球打法,在削球上都没有建树。而削球选手,在攻球上,也打不到巅峰水平。正因为如此,有理由期望攻削全能型打法的出现(特别是女子近削近攻或快削快攻),从而走出削球手被动挨打的宿命。
佯动晃击型打法。目前的逆向发球已很平常,但刚出现时,应当就是一种佯动晃击,它违例反常,似左而实右,使发球增加了意外和变数。现在,晃发、晃搓、晃攻等已被一些选手所使用,都显示了良好的效果,但要形成一种独特的个性打法,尚有待时日。这可能须从孩童时练起,以形成一套独特的习惯动作,可能需要身形、手臂、手腕的动作都有一些反常规的变化,使得打起球来,有足够的佯动晃击,达到似是而非、诡异多端的风格。佯动晃击大多带有迅速变形的二次动作,其本质,是在极短时间内给对方的直觉和预判造成错觉。直拍近台打法,对此可能更具优势,届时,其手腕手指的运用,将更为丰富。
直拍横打型打法。(“横打”指“使用横握拍的打法,即两面打法”,也有人称为“反打”,即“用反面打”之意。)以王浩为代表的直拍横打,已提供了十分成功的范例,使一度低迷的直拍,彻底走出了困境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目前,这一前沿的、有生命力的打法,已开始了普及,对这一打法的研究才刚刚开始,其中有很多技术有待发掘。其握拍、挥拍等技术动作,能给正手攻球哪些启示,其台内快速而大角度的斜线攻击,能否在正手情况下实现?直拍横打的继承、改进和发展的空间还有多大?将来两个直拍横打形成对攻,将会呈现什么局面?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很有意思,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。(为免除正反手的频繁转换,横握拍选手是否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单面打法,即“横拍直打”?)
近台快攻型打法与中近台快攻结合弧圈和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。近台快攻型打法,这曾是我国直拍时代的传统打法,一般左推右攻,强调前三板的功力。不过,这种打法目前已非常少见。随着对攻、对拉和相持能力的普遍增强,多拍回合大量出现,仅注重前三板则显得单薄,故后续多板的相持技术,在实践中得到重视和加强。其后,近台快攻便融入了更多内容,接着,则发展为中近台的快攻结合弧圈和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。
现在,各种技术打法和风格纷纷呈现,形成了百花齐放的“春秋战国”时代,目前又有台内小弧圈技术融入其中,可以说,这时的中近台,已容纳了有史以来最为丰富的技术和风格,而其核心,还是中近台的快攻。
这一局面的形成并非偶然,*一,由于当前攻击能力的提高,使球员不得不加强摆短来施加控制,而摆短控制势必将球员拉回到近台;同样由于攻击能力的提高,使得完全的近台又难以抵挡这样的攻击,必须以中台为主进行相持。第二,首先,快速的近台攻击和调动已不允许接球方退到远台;其次,由于近台衔接和近台相持能力的提高,球员也没有必要再退到中远台去应付攻击。那种中远台平稳的攻防格局,早已成为了历史。第三,为了提高进攻速度、衔接速度和相持速度,必须打“起跳球”或“上升球”,这就促使球员尽量到近台来“迎前打”,故中近台的拼打便势成必然。总之,乒乓球的发展是以速度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提高,中近台的快攻打法是一个必然的结果。中近台的相持以及大量台内技术的运用和发展,将改变乒乓球的格局。
此外,横直交替、双手交替、横拍直打等打法是否有可能出现,我们也可以期待。
工具从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故对于球拍的研究,也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领域。
乒乓球技战术的运用,鲜活地存在于现场实战之中,其技战术的模式,特点,关系,原则,制约,变化,发展,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讨论和梳理,还较少见到,这无疑也是一个等待开发的课题。




天水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